9月19日微党课《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学研究院教工党支部收看报告

发布者:刘欣欣发布时间:2024-09-20浏览次数:10

 

为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激发全系师生奋进强国新征程的强大力量,2024919日(周四)下午,本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收看了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二阶段)第三讲《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该期微党课展示了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6所高校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探索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来自文化主体性。”支部书记胡荣表示,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文化表征,是在推动文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等的价值理念和存在状态,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文化特质和独特价值体系。文化主体性凸显出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信程度。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民族要做到自立自强,就必须具有文化主体性。在教学科研行政等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广大党员同志都应注意培养和生发本民族和社群的文化主体性,从而获得充沛的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

王弋璇通过此次学习深刻认识到要建设文化强国,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供滋养。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扩大学术话语权,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常馨方表示,作为高校教师,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自觉抵制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创新思维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素质,在一言一行中融入自己对文化自信的坚守。

周怡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作为外国文学的研究者,我们在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同时,也在与外国学者的交往中传输、推广着中国文化与文学,在充满着文化自信的精神状态中更好地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一份责任。”

张煦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高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文化传播者,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我们不仅要立德树人,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同时,也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文化建设大局。”

马骁远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指示激励着我们!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就是在新的起点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就要以文化自信为基础,而文化自信就是要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地自信。文化强国就是能够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使之产生世界影响力,要培养文化建设的接班人,爱党爱国、立德树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刘欣欣深刻认识到文化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原则、强力保障、形成合力。聚焦凝心聚魂,提升理论感召力、强化主流舆论引导力、彰显价值塑造力、增强文化发展内驱力、扩大对外宣传影响力。

柳华妮表示,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发展的持久力量,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文化自信的国家更容易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文化魅力,赢得尊重和认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发挥重要作用,努力通过教育与人才培养、文化研究与创新、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实践等,践行和传递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左菲菲表示要始终牢记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张煜则同支部党员同志相互激励,表示要潜心科研,认真教学,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撰稿人: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