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院概况

文学研究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科研机构,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与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文学研究院现有科研人员15人,编辑3人,行政2人。现任书记张和龙教授,院长张帆教授副院长兼副书记王弋璇副研究员。

文学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教委批准创立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著名学者方重、廖鸿钧、狄兆俊、周昌枢、谢天振、陈福康、汪义群、虞建华、卫茂平、陈珏、任生名、金惠敏、查明建、郑体武、宋炳辉、吴其尧、周敏等曾先后担任领导或在此工作。

文学研究院研究方向涵盖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两个一级学科,辐射英美文学、俄语文学、德语文学、东方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艺学等八个二级学科。

文学研究院设有《中国比较文学》和《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编辑部。《中国比较文学》为CSSCI来源期刊,《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为CSSCI来源集刊。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的秘书处均常设于本院。



     科研

文学研究院近三年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权威或核心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30余部。目前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和青年课题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项。同时承担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2项:“世界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负责人郑体武教授)与“中国视野与世界文学的跨文化研究”(负责人宋炳辉教授)。



     获奖

在第8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评选中,上外获奖7项,文学研究院3项。虞建华教授主编的《美国文学大辞典》获一等奖(上外唯一的一等奖),陈福康教授的《郑振铎年谱》和宋炳辉教授的《弱势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以东欧文学为中心》获二等奖。

在第7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评选中,上外获奖3项,文学研究院2项。陈福康教授的《日本汉文学史》(上、中、下)与金惠敏教授的Active Audience: A New Materia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a Key Concept of Cultural Studies获三等奖。

在上海市第16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史伟教授的论文《西学东渐中的观念、方法与民国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以语言学的输入为中心》获一等奖(上外唯一的一等奖)。



     研究生培养

文学研究院现有1个博士点、2个硕士点。博士点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业代码0502Z4),硕士点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代码050108)、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代码050105)。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博士点下设四个研究方向:世界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中外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译介学研究、跨文化与跨媒介研究。学科点拥有一支多学科、跨学科博导团队(郑体武、宋炳辉、查明建、顾力行、张和龙、张帆、张煜、史伟、于漫、孙国亮、杨四平、陈广兴、刘云)。2018年开始招生,已培养多位优秀毕业生。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1991年开始招生,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二批同类硕士授予单位。学科点下设比较诗学、世界文学、译介学、中外文学关系、跨学科研究五个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学术积淀深厚,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设立稍晚,下设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古代文学史料学等研究方向,截至2024年7月,已有10届毕业生。

文学研究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除出国留学深造外,就业去向包括高等院校、新闻单位(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出版机构(译文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政府机关、文化与教育机构、国企、外企单位等。



     国际交流

文学研究院与多家海外高校、科研院所签署合作与交流协议。主要合作单位有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硕士双学位项目与师生互访项目)、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等。本院多位博士研究生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奖学金,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留学。





更多信息

研究院网站:http://www.ils.shisu.edu.cn/

咨询电话:021-35373150

电子邮箱:wenxueyanjiuyuan@shisu.edu.cn

通讯地址: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外文学研究院6号楼507室(200083

公众号: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