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子在202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二届“卓越杯” 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中喜获佳绩

发布者:刘欣欣发布时间:2024-07-10浏览次数:68


20247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二届“卓越杯”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圆满落幕。我院四位学子凭借出色的学术能力和深厚的学术素养,在此次比赛中荣获多项奖项。本次大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旨在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需求,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促进研究生科研育人质量提升。比赛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为方向,强调学术的原创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吸引了全校众多优秀学子积极参与,参赛论文涵盖多个学科领域。



本次比赛我院共有4位研究生同学获奖,他们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董田田、郭思聪,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朱轩亿,以及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邱方瑾。

董田田的论文《论〈俄游汇编〉中的俄国形象》荣获一等奖。该论文通过分析总结清朝官员缪祐孙在1887年官派游历俄国时创作的《俄游汇编》中展现出的俄国形象,探讨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中国士大夫对俄国形象的矛盾性认识及对中国现状的实际认知。论文揭示了缪祐孙作为中国传统士大夫与洋务运动支持者,对俄国的评价的双重性:一方面他用天朝话语评判俄国文化与道德形象,贬斥俄国不符合中国纲常礼教的“陋俗”;另一方面他赞赏俄国先进的军事制度及技术,承认中俄之间的实力差距,警惕俄国对中国边疆的威胁,并希望中国能够效仿俄国建立成熟的军事工业体系。

郭思聪的论文《“文学共和国”的异乡人:论萧乾与国际笔会交流中的世界文学构建》荣获二等奖。该论文聚焦于萧乾旅英时期首部英文作品《苦难时代的蚀刻》在英出版的过程,考察了国际笔会在其出版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论文指出,国际笔会这一文学社群秉持世界主义文学理想,具有构建“文学共和国”的倾向。然而,萧乾作为“被邀请”进入国际笔会的东方异国知识分子,由于战时英国出版业萧条、英国文学空间的封闭性及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旧有成见,其在英国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尝试仍面临诸多挑战。

朱轩亿的论文《试诠敦煌变文中鸟类元素介入的预兆性“梦恶”的流衍隐脉》荣获二等奖。论文收集了大量敦煌变文中涉及鸟类元素的预兆性“梦恶”叙事典例,分析总结了其中的叙事模板及逻辑隐脉,将其置于俗文化的体系中,从思想、宗教、医术等角度出发探究预兆梦的萌生原因。论文指出,这类将鸟类元素置入预兆梦的叙事结构亦被后世各类俗文学形式吸收,逐渐发展成为叙事的程式化模板。

邱方瑾的论文《构建爱尔兰文学的“第五省”——布莱恩·弗里尔的文学自主与否定性认同范式》荣获二等奖。论文基于卡萨诺瓦《文学世界共和国》提供的“爱尔兰范例”,将爱尔兰剧作家布莱恩·弗里尔的创作还原至爱尔兰、英国、美国的特定历史社会背景,分析其对传统“爱尔兰性”的否定性认同、具有“温和”特征的文学自主实践和走向“纽约”的独特选择,弗里尔构建的新路线亦为此后的爱尔兰作家提供了新的范式与出路。

我院一直高度重视研究生人才的培养与学术素养的训练,本次获奖既是对同学们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学院整体学术水平与人才培养成果的体现。学院将继续支持和鼓励学生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学生们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持与平台,持续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文: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