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修延教授谈“叙事中不确定的听觉感知”

发布者:刘欣欣发布时间:2018-10-23浏览次数:914

 
傅修延教授
讲座现场

 1023日,著名学者、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常务副会长傅修延教授受邀到文学研究院,为“上外研究生学术训练营”文学研究类高端学术讲座举行第九讲,讲座题目为“幻听、灵听、偶听——论叙事中三类不确定的听觉感知”。讲座由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和龙教授主持,来自文学研究院、英语学院的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傅修延教授学术造诣深厚,视野开阔。他以《红楼梦》刘姥姥进贾府把自鸣钟声当成“打罗筛面”的例子作了精彩的开场,然后结合大量中西方文学经典作品,为大家介绍了叙事中的幻听、聆听、偶听等三类不确定的听觉感知及其叙事功能。他指出,由于听觉感知的主观性和模糊性,造成表达的不确定性。就其真实性来说,幻听、聆听和偶听分别对应真实性、可能性和完整性,这是人们判断信息确定性的三原则。傅教授具体讲到,幻听最能体现听觉感知的不确定性,它的不真实在于信息内容的虚假。灵听是灵敏至极之听,它的不可能是由于信息交流的渠道过于离奇,情感和注意力是影响幻听听力的两个主要因素。灵听的叙事功能在于改变业已形成的行动趋势,使故事情节向新的方向。偶听是有意无意的“偷听”,它的不完整缘于信息的碎片化,主要分为“说者无心”与“说者有心”两类。偶听的作用在于促进人物愿望的形成,使故事进程获得新的动力。傅教授最后强调,听觉敏感的钝化必然导致听觉想象力的退化,由于故事讲述人缺乏亲身体验,当代叙事中已经不大见到对幻听灵听和偶听的妙用了,此类人文景观的逐渐消失可以说是文学的一大遗憾。

最后,傅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在听觉叙事方面的疑问。傅修延教授的讲座幽默风趣、引人入胜,他以开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为大家讲解了叙事中常人难以发现但又极其重要的听觉叙事。傅教授不仅学识渊博,中外文学经典信手拈来,而且对听觉叙事富有洞见,具有学术穿透力,让师生们受益匪浅。(文/文研 图/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