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教授谈《拉奥孔》中的荷马史诗

发布者:刘欣欣发布时间:2018-10-20浏览次数:1042

 
讲座现场
张辉教授

20181019日下午,“上外研究生学术训练营”文学研究类高端学术讲座第七讲在虹口校区6号楼504室举行。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张辉教授做了题为“莱辛《拉奥孔》中的荷马史诗”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文学研究院宋炳辉教授主持。

首先,张老师讲述了读者长久以来对莱辛与《拉奥孔》的印象(stereotype):人们常把莱辛视为一位启蒙哲人,将《拉奥孔》视为一本与符号学、媒介理论有关的理论书籍。可是,这种印象是否符合历史真实却很值得推敲。《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一书认为《拉奥孔》具有戏剧性,甚至可像戏剧一样分为五幕。在进行研究时,我们不应屈从于多数人对作者的判断,最基础的一步应先从作者自身来理解。莱辛在《拉奥孔》的<前言>中说:“这篇论文是随着我的阅读的次序而写下的一些偶然感想,而不是从一般性的原则出发,通过系统的发展而写成的。它与其说是一部书,不如说是为着准备一本书而进行的资料收集。”(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3~4页)莱辛还在书中对“现代美学之父”鲍姆嘉通有所评论:“我的推论如果没有鲍姆嘉通的那样严密,我的例证却更多地来自原来的作品。”(第4页)此处的“原来的作品”(Quelle)也意为“本源”,实为对启蒙思想家一种倨傲的划清界限。单从《前言》中的几处就可看出对莱辛作为启蒙思想家与《拉奥孔》作为严密理论文本的印象应当打上一个问号。

接下来,张老师关注《拉奥孔》对荷马史诗的特殊理解与特殊阐释。《拉奥孔》的第一章首先引述了温克尔曼对希腊绘画与雕塑的评价——“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第5页)温克尔曼认为《埃涅阿斯纪》中的拉奥孔痛苦发狂,可是拉奥孔雕塑却能表现为节制性的哀叹,这是造型艺术的妙处。但莱辛对这种观点难以认同,他认为“号喊是身体痛苦的自然表情,……女爱神维纳斯只擦破了一点皮也大声地叫起来(《伊利亚特》,5:343),这不是显示这位欢乐女神的娇弱,而是让遭受痛苦的自然(本性)有发泄的权力。”(第8页)莱辛在此指出的是被以往叙事掩盖的“人气”一面,在荷马笔下,古人有着人的一面,也有着英雄的一面,是“有人气的英雄”。

讲座结束之际,宋老师做了总结,认为本次讲座对研究的启发在于学习理论时,要将理论放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理解作者的对话者是谁?想要批驳何种观点?只有在语境中理解理论,才不至于流于肤浅。(文/张执遥 图/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