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前沿问题与研究方法”学术工作坊第二期第三讲:张煜研究员谈“林纾、严复与同光体诗人”

发布者:刘欣欣发布时间:2018-06-08浏览次数:410

    201866日晚,文学研究员张煜研究员主持了“文学前沿问题与研究方法”工作坊第二期第三讲。本场工作坊的论题是“林纾、林纾与同光体诗人”。来自文学研究院、英语学院等院系的同学参与了本次学术工作坊的研讨。

张煜研究员从林纾其人谈起,他谈到林纾的翻译、作画以及与陈衍、郑孝胥等人的关系,林纾从小刻苦读书,但无意于仕途,终身只是个举人。但虽只是个举人,其忠君、伦常思想却伴随其一生,曾数十度谒陵,在很多人大力提倡西学时期,林纾就像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一样捍卫着传统文化,他甚至从外国文学中寻找为传统辩护的证据,例如说外国人也讲“诚信”。谈到严复时,张煜研究员认为其思想较林纾更为复杂,但改良、反暴力的主线基本贯穿其一生,通过这一点,我们也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他晚年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他屡屡落第,早年基本偏向西学。在1895年,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严复对待翻译的态非常认真,其对文字要求高、译文典雅、具有桐城派古文特色。严复晚年思想渐趋保守。

在讨论环节,张煜研究员回答了关于林纾晚年与同光体诗人之间的关系、中国近代文学同英美文学之间是否可能实现互通、互动以及近代“遗民”等相关问题。张煜研究员指出,近代相关研究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方面例如日记、书信、绘画等,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合适的线索将零散的材料进行建构、抽绎。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将人物放到历史的情境中来看,不能用我们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


工作坊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