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院主题讲座:翻译、改编、重写:莎士比亚戏剧与早期中国电影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5-22浏览次数:9385

主讲人张英进教授(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

  间:2010年5月18日(星期二)15:00—16:30

地点:文学研究院会议室(科研大楼504室)

主办单位:上外文学研究院

 

张英进教授简介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学系教授、博导,斯坦福大学博士,密支根大学博士后。曾任美国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席,福布莱特基金会中国研究员。英文书籍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1996)、《中国电影百科全书》(1998)、《中国比较文学论文集》(1998)、《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1999)、《影像中国》(2002)、《中国、香港、台湾百年电影史》(2004)、《当代中国的另类电影文化》(2006)。中文书籍包括《审视中国》(2006)、《电影的世纪末怀旧》(2006)、《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2007)、《影像中国》(2008)。 

 

讲座内容简介

    翻译是一种文化改编,而改编本身也是一种翻译。莎士比亚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早就质疑了权威与作者身份的问题,由这部剧作改编的电影为研究跨语言、跨文化、跨媒体的文本与意识形态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一剪梅》(1931年)是改编莎剧的早期中国电影,对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场景调度和双语字幕的分析,不仅揭示出民族现代性在中国的发明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而且突出近二十年来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与改变研究中的社会学转向所强调的主体位置。在重新思考跨文化的生产和接受中的权威与作者身份问题时,我们必须重视文化权力关系的“非零合博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