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5日下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在上外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为上外社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等部门的科研人员、研究生作了题为“文化自觉与文学研究的契机”的报告。虽然年逾75岁高龄,但乐教授思路清晰敏捷。此次报告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谈及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问题,她认为文化自觉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基因,而我们中国文化的基因主要表现为诸如重视家族世系、主张“和而不同”以及“推己由人”等方面;其次,文化自觉并非将古代文化掘出之后原封不动,而是要对之进行现代的阐释。如果说“传统文化”是指文化遗产典籍不可破坏,那么“文化传统”则是指对文化的解释这样一个鲜活的过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和当代的不断丰富,使之生根发芽;最后,在世界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自觉要求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和,以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的和谐。第二部分讲述到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学研究的新契机。乐先生认为在新的语境下,比较文学将大有作为。比较文学作为跨文化的文学研究,是全球化中多元文化生态的重要维护者。乐先生通过大量生动例子,谈到人类有共通的三大追求,即对身心内外的和谐、对人际之间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的追求,而文学则是实现人类三大追求的最好途径。由此,文学将参与到文化沟通之中,在多元文化世界中大展身手。乐先生在演讲中表现出了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充分尊重,认为文化无所谓优劣差异,认为文化的全球化不可能像合金熔铸一般最终失却各自的面目个性,文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维护丰富多元的文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