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国强教授讲座综述:试谈文论的“场外征用”

发布者:刘欣欣发布时间:2016-09-30浏览次数:2328

9月20日下午,应上外英美文学研究中心的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乔国强在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楼604会议厅为上外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试谈文论的‘场外征用’”的讲座。该讲座由英语学院与文学研究院主办,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和龙教授主持。   
      文论,尤其是当代西方文论,自上世纪初伊始,就以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入了历史舞台,对西方 重要思潮、流派、思想家和理论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同时也催生出众多的优秀思想成果。国内在最近三十多年对西方文论的传播和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文学研究的理论学术模式。如今,文论成为了文学及文化研究者的必修功课、必备工具,同时也导致了文学文化研究中的理论迷失、话语强权及教条主义等诸多问题。为回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提出的关于当代西方文论批判的“强制阐释论”,乔国强教授从“场外征用”的角度切入,深入剖析“强制阐释”的认识论基点和方法论构成,在为西方文论做出一系列谱系学描绘之后,重新对文学场域边界进行了解读,指出“强制阐释”的理论不足之处,尝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国内学界对当代西方文论本体性的理解。
     乔教授首先解释了张江先生提出“强制阐释”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其理论框架。他指出,在我党理论自信和“走出去”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当代理论学界已经深刻认识到国内学人对西方理论的盲用、误用及滥用现象,理论套用、理论失语在当代文学及文化研究中随处可见。“强制阐释”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对西方文论所做的批判性理论思考。张江先生认为当代西方文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其在认识论上发生了偏离,即“场外征用”,由文学领域外的其他学科生发的理论被强制移植进入文论场域,抹煞了文学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方法论上的谬误,如主题预设、非逻辑证明及混乱的认识路径等,更加深化了文论的本体论危机。
     针对“强制阐释”理论,乔教授总结了国内理论研究界所持的三种不同态度:赞同、反对以及中立,并指出了各方观点的合理性及争论焦点。他认为,“强制阐释”理论的提出既是对西方文论雄霸理论学坛的深刻反思,也对中国文论的建构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该理论的理论出发点是文论的“纯粹性”。关于“纯粹性”,其源头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文学性”(literariness)。对于文学纯粹性的神化随着新批评理论的式微已经逐渐消弭在后现代的解构硝烟之中。西方文论的来源从其本身来看就是不纯粹的,且更应澄清的是,很多当代理论的创始者们并没有将理论同文论混为一谈,文论实际上是由中国的理论研究者及西方后来的一些研究者共同发展起来的。乔教授针对张江先生理论中的关键词“场外征用”,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当代文论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所谓的理论来源场域问题实际是文论的系统发育问题,那么,“场外征用”是从哪个层面上来谈其发育,而该系统又究竟是个什么系统呢?为彻底搞清楚这些基本问题,乔教授采用历史研究方法, 从文论发展史、方法论以及文学批评实践三个角度对文论的来源、发展、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文论发展史的研究告诉我们文论从其源头来看就是不纯粹的。不管是从中国文论,还是从西方文论的发展史来说,文论自古以来就与哲学、宗教混合发展,密不可分。古代文论家本人也多是全才式学者,如中国的孔子、董仲舒,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广泛涉猎文学、文化、政治、哲学,甚至科学各领域。
    从方法论来看,无论场外与场内,总之是涉及到边界的问题。那么,首先文学场域是否可以从其他场域中分出来;若能分开,应该怎样划分;另外,即便分开,这个场域界限是否会产生变化和转变,又是如何变化和转变的。乔教授根据矛盾论和辩证法的观点指出,场外与场内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这对矛盾必然是会变化的,且其重要性是根据外在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从文论的定义来看,场外与场内不是黑与白的二元对立,文论系统内部本身就是不纯粹的,更不消说文论系统与其外部更是有着密切互动的关系。乔教授还列举出一批具有典型纯粹性诉求的文论为例说明这个问题,不管是新批评,还是先锋主义,就其理论来源和理论发展来看,对纯粹性的追求都是难逃片面和极端化的,最终还是要承认文学场域与其他场域之间复杂的重叠关系。
     文学理论是应用于文学批评实践的,乔教授又进一步分析了文学理论批评对象的不纯粹性。他从文学实践的定义入手,指出无论是作家创作,还是流通领域,都不是文学真空,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学事件本身就能引发一系列历史、政治事件。最终,乔教授得出结论,文学理论及文论批评无法摆脱“场外征用”而自立,不能单纯探讨追求纯粹性。“场外征用”本身不应该被否定,应该审慎对待的是“场外征用”的程度、方法、目的、价值取向等,这些决定了今天文论研究和文学批评实践的实际效果。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之后乔教授还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了耐心详细的解答。他为大家详细分析讲解了如何提出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立论驳论,以及学术写作中的策略、技巧等,同时也补充说明了他对文论与其他学科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认知学之间联系的思考。乔教授的此次讲座分析透彻、理深据丰、旁征博引、鞭辟入里,使听众受益匪浅,尤其对参加讲座的硕博士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写作更是颇具指导性。 (研究生院张雯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