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建华教授参加“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并做大会主题发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0-31浏览次数:6386

                                                                          

DSC04884.JPG

 

 

20121026-29日,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同济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主办,同济大学外语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大高校2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美国文学界的盛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美国文学研究中的美学与政治(Aesthetics and Politics in the Studies of American Literature)。该命题也是在文学的政治批评依然盛行的情况下,对美国文学研究中“审美回归”(Return to Aesthetics)趋向的研究,同时反思50年来后结构主义思潮统领下政治批评一味偏重种族、性别、权利、意识形态研究而对文学本体研究所造成的影响。会议上代表们畅所欲言,一方面对美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对未来的美国文学研究发展提出了诸多可行性建议。

我校文学研究院虞建华教授紧扣大会主旨,为大会做了题为“巴塞尔姆兄弟的文字绘画与后现代美国肖像”的主题发言。在发言中,虞教授主要探讨了同为美国作家的兄弟二人唐纳德·巴塞尔姆和弗雷德里克·巴塞尔姆在前卫艺术的影响下,对表现后现代美国社会的不同艺术途径所进行的不懈探索,同时围绕兄弟俩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和《皎洁明月》,分析了三个相关的问题:其一是盛行于美国的观念艺术,尤其是抽象表现主义,对以巴塞尔姆兄弟为代表的当代美国小说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二是兄弟俩在艺术革新影响下形成的不同创作理念和实践是如何表现后现代美国社会的;其三是他们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美国文坛出现的怎样一种变化。最后,虞建华教授指出,巴塞尔姆兄弟的小说理念和表现手法,都受到了“观念艺术”的影响。在更大层面上,艺术家和作家又都在后现代意识形态作用下努力表现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特征:一是意义的多元化;二是空间模式取代时间模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深度的丧失;三是扶正小叙事以动摇宏大叙事。这些核心特征将巴塞尔姆兄弟俩归到了一起:唐·巴塞尔姆以虚化、拼贴为特征的主流后现代主义,与弗·巴塞尔姆以片断写实、克制为特征极简主义,其实殊途同归,寄寓了作家对待现实的“后现代”态度。前者帮助促成了60年代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繁盛,后者在后现代语境中产生,具有后现代文学的内在特征,但又以一种新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段对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反抗,试图终结后现代主义。虞建华教授的发言以高屋建瓴的视角,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以巴塞尔姆兄弟所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和意义,引发了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和广泛讨论,并受到专家、同行的广泛认同。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和龙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主持了分组讨论,我院周敏副教授和王弋璇博士也作为会议代表做了相关议题的小组发言。(文学研究院 王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