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八届专题研讨”在南京大学隆重召开。我校文学研究院院长虞建华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美国文学研究与教学在中国”,旨在回顾美国文学研究会从1979年成立至今走过的30年历程,总结经验,展望美国文学研究的美好前景。来自全国的100多名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代表们畅所欲言,一方面对美国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集思广益,全面总结30年来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对未来的美国文学研究发展提出了诸多可行性建议。
虞建华教授紧扣大会主旨,做了题为“中国高校的美国文学教学:成就与问题”的主题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的美国文学教学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发展迅速,但市场化和商品经济潮流也对高等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产生了冲击,主要表现在对英语学科认识上的偏差、英语教学的实用主义倾向以及学生外语学习上的功利主义心态三个方面。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教学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日益处于边缘化的地位。针对文学教学“学以致用”之风甚嚣尘上的势头,虞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学以致知”的理念。他认为:“文学就其本质而言,并不是‘致用’的东西,而是一门‘致知’的学科。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艺术反馈经验,提供认识人与人的社会的观察窗口,它的影响力不是直接的,但是深远的;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精神的;不是可以明显感知的,但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而改变这种认识偏差的关键在于人们对英语专业是应用学科还是人文学科该如何定位的问题。鉴于外语学科的特殊性,虞教授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这一名称,定义略显模糊和宽泛,他提出:不妨将我国英语专业教学的两个不同走向暂且称为“应用英语专业”和“英文专业”——前者是普及型、技能型的,类似外语技能培训学校;后者是精英型、人文型的,更着眼于人文素质和国际视野。虞教授强调指出:“美国文学教学的现状,反映了教育实用主义倾向,其危害不是显性的,但却是长远的。”最后,他援引庄子的一句话——“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以此昭示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改造国民精神文化素养中的重大意义。
虞教授投身美国文学教学工作30余载,他以一名教育者的责任心和热忱,对30来中国美国文学教学的成就与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旨在张扬美国文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期待功利主义思想远离文学领地。他激情洋溢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代表对美国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深刻思考,并受到专家、同行的广泛认同。(文学研究院 王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