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龙,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执行主编,
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理事。
曾任上外法学院副院长、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2002-2003年英国剑桥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
2010-2011年美国耶鲁大学英文系富布赖特访问学者。2007年获教育部直属院校宝钢优秀教师奖。
一、著作
《从后现代到“后后现代”——当代英国小说诠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4年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论稿》,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英国文学研究在中国(上、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
《英国文学思想史》(参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
《后现代语境中的自我——约翰·福尔斯小说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英国小说史(上、下)》(参著),译林出版社, 2005年
《战后英国小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英国文学通史》(参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二、译著、教材等
《共同体与现代主义主体新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5年
《贝克特书信集(第2卷):1941—1956》,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
《解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年
《面纱》(毛姆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
《毛姆经典短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致悼艾米丽的玫瑰》(威廉·福克纳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机要秘书》(《大教堂凶杀案:艾略特文集·戏剧》),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黑暗昭昭》(威廉·戈尔丁著),译林出版社,2009年
《另一个国家》(詹姆斯·鲍德温著),译林出版社,2002年
《马克·吐温十九卷集(第1卷):马克·吐温中短篇故事全集(上)》(参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新经典英语散文导读》,商务印书馆/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2018年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导读注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三、主编
“英国文学的命运共同体表征与审美研究·文献卷”(共同体译丛共7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3-2025年
《现代主义的文学世界与世界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副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年
四、论文等
《理论“失效”了吗?——对当代西方文论认识误区的辨析和思考》,《英语研究》2024年19辑
《“非常”历史事件的文学释读——评<非常事件与美国历史小说>》,《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4年第2期
《“共同体”在中国的理论旅行》,《中国比较文学》2024年第4期
“Samuel Beckett in China”: An Interview with Bruno ClémentSamuel Beckett Today,36.1 (2024)
“Samuel Beckett in China”: A Selected BibliographySamuel Beckett Today,36.1 (2024)
《宪章派诗歌中的阶级共同体形塑》,《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11期
《宪章派诗歌中的阶级共同体形塑》,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23年第4期
《学术论文写作的“定法”》,《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2年第1期
“The Reception of Jane Austen in Early Modern China: A Canonical Perspective,” Humanities,11.4 (2022)
《对多项选择阅读练习质疑的质疑》,《外国语言文学》2022年第4期
《论文写作要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英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
《游酬唱、诗扇题赠与诗译“二三流者”的意义——汉译英诗<人生颂>二三事新解》,《国外文学》2022年第1期
《从“暴青”到“后人类”——<发条橙>的人物美学形塑》,《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1年秋季号
《“英语文学”概念的成长:一种学科史的范畴考探》,《英语文学研究》2021年第2期
《双重反叛的新先锋理念——<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元小说”再审视》,《四川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双重反叛的新先锋理念——<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元小说”再审视》,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21年第1期
《国内英语专业知识体系的系谱学考察》,《外语电化教学》2020年第5期
《“后人类”时代的生命困境——石黑一雄反乌托邦小说的隐喻性书写》(合著),《江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
《<幸运的吉姆>中的新类型“反英雄”及其双重美学形塑》,《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9年春季号
《“再创作”“去异域化”与隐性的比较文学意识———重访汉译美国小说<一睡七十年>》,《外国语》2019年第5期
《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理论溯源、历史理据与当下思考》,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2019年第1期
《权力压迫与“叙事”的反抗:<别让我走>的生命政治学解读》,《当代外国文学》2018年第4期
《后殖民流散写作的祛魅与批判——读<英国跨文化小说中的身份错乱>》(合著),《中国比较文学》2018年第1期
《从范式转型看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从范式转型看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3期
《不能一概而论》,《当代外语研究》2018年第6期
《“唯一正宗的英国先锋派”——重访旋涡主义》,《中国比较文学》2017年第4期
《<金钱——绝命书>与<伦敦原野>中的情色叙事及其反讽张力》(合著),《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5期
《学术史视角下的“现代主义”概念考辨》,《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中国杰克·伦敦研究中的话语模式及其嬗变与转型》,《国外文学》2016年第1期
《贝克特不断延伸的中国之旅》,《外文研究》2016年第3期
《跨文化生存的困境——毛姆涉华题材短篇小说解读》,《深圳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狄更斯研究在中国(1904—2014)》,《上海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9·11文学”:新世纪美英文学的审美转向?》《深圳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英国现代戏剧在中国的研究:百年史述》,《戏剧艺术》2014年第2期
《学术史视角下的“现代主义”再审视——读盛宁先生的<现代主义·现代派·现代话语>》,《外文研究》2014年第1期
《中国司各特研究的百年流变》(合著),《外语研究》2014年第1期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角力——关于傅东华<失乐园>首译本的翻译论争》,《东方翻译》2013年第1期
《理论如何运用?——对一种批评模式的考察与分析》,《外语研究》2013年第1期
《新时期30年对美国“后现代派”研究的考察与分析》,《外国文学》2013年第1期
《塞缪尔·贝克特的文艺美学思想》,《外国语》2012年第1期
《塞缪尔·贝克特的文艺美学思想》,人大复印资料《美学》全文转载,2012年第4期
“The Chinese response to Samuel Beckett(1906–89),”(合著)Irish Studies Review,2011年第4期
“Jane Austen’s One Hundred Years in China,”Persuasions: The Jane Austen Journal,2011年10月
“An Interview with Caryl Phillips,”《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
《对学术要有一种爱——张隆溪教授访谈》,《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1年第1期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安徽师大学报》2011年第1期
《国内贝克特研究评述》,《国外文学》2010年第3期
《小说史的模式、问题与细节——评<当代英国小说史>》,《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4期
《小说史的模式、问题与细节——评<当代英国小说史>》,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10年第2期
《后现代都市的欲望狂欢——评马丁·艾米斯的<钱:自杀者的绝命书>》,《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5期
《鹦鹉、梅杜萨之筏与画像师的画———巴恩斯的后现代小说艺术》,《外国文学》2009年第4期
《鹦鹉、梅杜萨之筏与画像师的画———巴恩斯的后现代小说艺术》,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09年第11期
《建构独树一帜的现实主义美学范式——奥尔巴赫<摹仿论>评析》,《外国文学》2008年第4期
《道德批评视角下的马丁·艾米斯》,《复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春季号
《论<昕夕闲谈>小序的外来影响》,《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1期
《旧话重提——关于用外语撰写博士论文之我见》,《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秋季号
《宏大而优美的心灵史诗——评麦克尤恩的<赎罪>》,《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2期
《颠覆性的后现代游戏——论马丁·艾米斯的“后现代招式”》,《外国文学》2006年第2期
《论“逆某”:人格结构第四维——兼评约翰·福尔斯的小说》,《外国语》2005年第3期
《“小说没有死!”——1990年以来的英国小说创作》,《译林》2004年第4期
《不应出现的失误》,《读书》2003年第12期
《成长的迷误——评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水泥花园>》,《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第4期
《道德意识与兴味关怀》,《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8月号
《理论与批评的是是非非——<黑暗的心脏>争鸣之管见》,《外国文学》2003年第1期
《人性恶神话的建构——<蝇王>在新时期中国的主题研究与接受》,《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3期
《冲破“语言的牢笼”——评约翰·福尔斯的短篇小说<可怜的KOKO>》,《外国文学》2002年第2期
《人类社会的自由难题——评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发条橙>》,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02年第7期
《人类社会的自由难题——评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发条橙>》,《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荒诞·虚空·解构——论塞缪尔·贝克特的小说创作》,《国外文学》2002年第1期
《戴维·洛奇小说批评理论评述》,《外国语》2001年第3期
《不可忽略的大论战——詹姆斯小说理论补论》,《外语与文化研究》外教社2001年
《幽闭的自我,畸变的心灵——评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捕蝶者>》,《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
《折戟沉沙铁未销——英国现代文坛争鸣录》,《外国文学》1999年第2期
《折戟沉沙铁未销——英国现代文坛争鸣录》,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1999年第6期
《论约翰·福尔斯的小说创作》(合著),《国外文学》1998年第4期
《当代爱尔兰女作家创作管窥》,《外国文学动态》1998年第3期
《<雪地篝火>:不灭的人类精神之火》,《名作欣赏》1998年第1期
《幽默缘何染黑色?》,《外国文学》1997年第5期
《<美丽线条>——认识西方社会的一个窗口》,《文艺报》2005.4.7
《<大海>——艺术的胜利》,《文艺报》2006.1.17
《<论美>:文化冲突的艺术再现》,《文艺报》2006.12.16
《<团聚>——一部关于历史与记忆、情感与欲望的“家庭史诗”》,《文艺报》,2008.2.16
《电影对诗歌的解读》,《中华读书报》2011.3.16
《奥斯丁写过侦探小说吗?》,《中华读书报》2011.4.6
《得不偿失的“英语化”》,《中华读书报》2012.3.9
《亲历“桑塔格的丑闻”》,《中华读书报》2012.8.12
《译作是个馍——<致悼艾米丽的玫瑰>译后谈》,《中华读书报》2015.4.18
《与其“吞枣”,不如“食莲”》,《中华读书报》2016.4.6
《美国大学教授如何上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9
《诗译论断不可偏执》,《文学报》2015.7.2
《英语专业论争中的概念纠谬》,《社会科学报》2019.6.6
《多丽丝·莱辛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译文),《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第1期
《“故事内容决定了讲故事的手法”——多丽丝·莱辛访谈》(译文),《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第1期
《反对乌托邦:多丽丝·莱辛访谈》(译文),《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第1期
《2002年英国布克奖得主马特尔访谈录》(译文),《译林》2003年第2期
《小说不会死!──约翰·福尔斯访谈录》(译文),《文艺报》1997.9.23
《西方主义》(译文),《国外文学》2002年第2期
《法律与文学在中国的复兴》(译文),《华东法律评论(第3卷)》2005年12月
《可怜的KOKO》(短篇小说,约翰·福尔斯),《外国文学》2002年第2期
《画像师》(短篇小说,合译,朱利安·巴恩斯),《外国文学》2009年第4期
《金玉良言》(短篇小说,萨尔曼·拉什迪),《外国文艺》2000年第6期
《雪地篝火》(短篇小说,杰克·伦敦),《名作欣赏》199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