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文学大讲堂第十讲:“绘画与丝织品中绿蒂和维特形象之重构:介质、叙事与社会实践”纪要

发布者:刘欣欣发布时间:2023-03-02浏览次数:199

         20233113:00-14:30,由文学研究院承办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高峰学科建设文学大讲堂第十讲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5270举行,此次邀请的主讲人是复旦大学英文系的杰出教授桑德罗·荣格(Distinguished Professor Sandro Jung),主讲题目为绘画与丝织品中绿蒂和维特形象之重构:介质、叙事与社会实践,文学研究院张和龙教授担任主持人。

讲座开始时,由主持人张和龙教授对荣格教授及其学术成果进行介绍,之后进入主讲环节。此次的讲座内容是荣格教授最新著作中的一部分。德国文豪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于1774年发表之后,引发了强烈反响,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文学介质(书面文本)的探讨之上,学界忽略了围绕《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跨介质社会生产(诸如图画、刺绣等)。因而,荣格教授以该小说的介质文化(media culture)为切入点,探寻这部经典的跨媒介社会再生产,及其背后丰富的文化机制。荣格教授以绿蒂悼念维特这一场景为案例,指出当时的两位艺术家罗伯特·史莫克(Robert Smirke)和J.R.史密斯(J. R. Smith)对这一场景所进行的两种样式设计,成为当时刺绣商所钟爱的题材,大量刺绣女工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丰富的刺绣生产活动。但是这样的刺绣品种,所包含了许多原著中并不具备的信息与情节,这种意义的扩展(expansion of meanings),背后又蕴藏着当时社会的宗教、伦理、性别身份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根源。为充分说明上述观点,荣格教授列举了大量图像案例,使得讲座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这些有趣的发现,是传统研究仅仅从书面媒介进行研究所不能揭示的,充分显示出了荣格教授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

主讲单元结束后,主持人张和龙教授进行了总结,张教授对荣格教授研究的跨介质方法、女性主义视阈等研究进路及其结论予以高度肯定,并指出其对于从事比较文学等方向研究的师生的重要意义。随后,张和龙教授宣布进入交流环节,听众就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与歌德创作的可比性、视觉艺术与书面艺术的关系与重要性等话题向荣格教授提问,荣格教授一一予以详细解答。最后,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落下帷幕。本次讲座受到上外英语文学、比较文学、德语文学等专业师生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良好的学术反响。(文学研究院 张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