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旅行:中古叙事文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刘欣欣发布时间:2022-11-28浏览次数:893

    20221119-20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宗教与文学研究中心主办“故事的旅行中古叙事文学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英伦厅与线上腾讯会议同步展开来自全国超26所高校40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会议从宗教学文献学历史学叙事学等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与周边文学之关系增进了不同民族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会议召集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煜为会议开幕式致辞查明建副校长以孟姜女考证为例指出“不立一真惟穷流变”的故事研究特点同时指出本土故事进入译者文化空间会受到译者文化的投射而研究故事的旅行与流变可以发现其产生过程中的文化影响对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张煜研究员指出故事的翻译并不是静止在流传过程中会受到改造甚至变形本次研讨会从“中古叙事文学”切入通过对中国故事的梳理与探讨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图为陈福康研究员查明建副校长张煜研究员从左至右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九场会议第一场由苏州大学文学院赵杏根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罗宁教授主持兼评议。本场四篇论文涉及中古叙事文学与佛教文学相关问题

 

图为赵杏根教授罗宁教授

青岛大学侯传文教授从佛陀形象、叙事特点等方面对禅宗灯录释迦牟尼佛传进行解析,体现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叙事特点中央民族大学王秀林副教授指出佛教四生说以及汉译佛典中众多出生自带宝贝的故事极大可能影响了中土文学奇异出生方式的书写复旦大学陈特冥祥《行状》与《续高僧传》、《慈恩传》的相关关系以及有关冥详(祥)《行状》的撰作时间作出了再考。清华大学博士黎俊溢展示了光世音应验记所记载的神异故事在志怪、应验、感通三个文本系统中呈现出的不同面貌

 

 

 

第一场发言人侯传文王秀林陈特黎俊溢

会议第二场由兰州大学文学院张同胜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吴光正教授主持兼评议本场四篇论文关注汉魏南北朝文学与叙事相关研究

 

图为张同胜教授吴光正教授

武汉大学曹建国教授纬书中涉及大禹材料的文本性质、产生时代等进行研讨且关注了道教徒的谶书制作及其与纬书地位升降的关系中山大学孙菱羲与许云和教授“幢伎”的名称、形制及宗教义涵进行了考察指出些杂伎的策划和创制带有通过宗教艺术表演和睦诸番、联络外交的深刻用意山东理工大学张德恒副教授指出宋传文本忌讳叙及陶公在晋宋易代之际的真实政治态度,没有展现出完全真实的陶渊明形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项裕荣教授指出正与陈寅恪先生考曹冲故事的结论相仿,《三国演义》虚构出的苦肉计源头或是《杂宝藏经》之“乌枭相怨”。

 

 

第二场发言人:曹建国、孙菱羲、张德恒、项裕荣

会议第三场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欧明俊教授宝鸡文理学院刘林魁教授主持兼评议本场四篇论文聚焦唐宋文学与叙事研究有关内容

 

 

图为刘林魁教授

复旦大学查屏球教授分析了西方汉学家杜德桥《神秘体验与唐代世俗社会——戴孚<广异记>研究》,以研究王法智故事为首篇展现出对东方神秘文化的兴趣以及与纯文学研究不同的学术风格。华东师范大学李清宇副教授指出在所谓的《莺莺传》中,其一体之歌传,“歌”名当为《会真》,而“传”题确应是《传奇》。杭州师范大学刘正平研究员根据史料记载结合隋唐至宋元时期礼书“舞蹈”与“蹈舞礼”的成因发展演变和仪式内涵等进行了分析论述上海中医药大学章原研究员指出了宋代开始集中出现的“儒医”具有的多方象征意义。以此分析“儒医”形象所折射宋代士人对医学态度的变化。

 

 

第三场发言人查屏球李清宇刘正平章原

会议第四场由青岛大学文学院侯传文教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刘学军副教授主持兼评议本场四篇论文关注唐宋叙事文学与宗教相关内容

 

图为侯传文教授刘学军副教授

宝鸡文理学院刘林魁教授对释法琳在陈隋时期行迹作出了考证指出分析法琳身份转化的原因,对研究其在武德贞观年间政教冲突中的表现,以及唐初政教冲突兴起的原因所帮助。西南交通大学罗宁教授指出除唐代记载外,宋代诗文中常常提及和引用嬾故事,分析可发现唐宋时期对于嬾残形象建构与接受的差异武汉大学吴光正教授从文献学、宗教学维度对杜光庭道教传、记研究进行了总结强调从道教的认知结构和文体规范出发探究这批作品的文体属性和文体功能复旦大学刘震研究员以吠陀文献译释为基础探究了印度伊朗之“死卵”与佛经中“无明”的譬喻关系

 

 

第四场发言人刘林魁罗宁吴光正刘震

 

会议第五场由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张煜研究员主持兼评议本场四篇论文以中古叙事文学与印度文学为核心议题

上海师范大学夏广兴教授以隋唐五代小说创作实践为基础探究佛教与小说创作的密切关系分析了隋唐五代小说化用佛典的创作方式山东大学徐美德副研究员回顾“报恩动物忘恩人”这一叙事类型的研究史,对该类型在汉、藏译佛经、梵文、巴利文诸文献作详细比较以此研究这一佛教叙事母题的起源与演变兰州大学张同胜教授探究了公众表演“苏幕遮”兽面背后的故事指出其一部分在地化而渗透进了中土祈雨的仪式中,并传到了日本;一部分被文化过滤为乐曲、词牌名而依然保留在音景世界里。福建师范大学李小荣教授在地化传播视角分析目连孝行故事在宗教仪式人物谱系文艺形态三方面的突出表现

 

 

第五场发言人夏广兴徐美德张同胜李小荣

 

会议第六场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查屏球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刘正平教授主持兼评议本场四篇论文关注中古叙事文学与俗文学相关议题

扬州大学万晴川教授指出中古小说与汉墓画像“圣域”的叙事都体现了对居室壮丽、饮食精美和娱乐诗化生活的追求以及道教人间性特点北京大学博士陈腾通过一拆解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多重形态的素材来源,还原《三塔记》的成书经过,呈现“白蛇传说”的衍变脉络研究其传说与历史上海外国语大学史伟教授以杨维桢、张宪《咏史诗》为中心探究了三国故事的两个系统及《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东南大学乔光辉教授指出在《西厢记》阐释史上,闵序率先提出禅释西厢之思想后闵齐伋提出并推广其《西厢记》“情禅”阅读法以此从佛学情禅角度对其编撰思想作出解读

 

 

 

第六场发言人万晴川陈腾史伟乔光辉

 

会议第七场由扬州大学文学院万晴川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陈特主持兼评议本场四篇论文以国内作品为中心探究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

 

图为万晴川教授中文系陈特

上海艺术研究院周锡山研究员探究了武则天《如意娘》的首创性与《静静的顿河》的原创性指出这作品捕捉人物的不同视觉,塑造人物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服务,细致精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恩维教授从故事角度研究第一位来华耶稣会士罗明坚与晚明中西寓言故事的文类互鉴,汇合了中西皆有的故事启蒙与传道传统,拉开了明清中西故事文类的交流互鉴的序幕。上海戏剧学院黄意明教授步探索分析了中国古代海外建立政权型传说故事,为海外学习、互通文化类传说故事与海外成功创业获利型传说故事三类故事研究中国人海外意识提供一个特殊窗口上海外国语大学张煜研究员分析了在乾隆朝盛世意识形态方面危机的背景下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通过描写狐对儒学、佛教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观念提出质疑与解构所反映的情理困境。

 

 

第七场发言人周锡山陈恩维黄意明张煜

会议第八场由东南大学中文系乔光辉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小荣教授主持兼评议本场四篇论文以外国作品的切入点探究作品叙事艺术汉译影响与衍生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复旦大学杨焄教授对《海的女儿》这篇童话的汉译历程及衍生的各类创作和引发的褒贬评议进行了分析即使其受到曲解批判,但依旧历久弥新,呈现出“对于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魅力上海外国语大学刘涛副研究员探究了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中预述抒情插叙等叙事艺术深入认识俄罗斯的文化、理解俄罗斯民族性格有积极意义。上海外国语大学张若一助理研究员以《塔纳赫》的创世纪为中心指出其对两河流域大洪水神话体系的观念性重构分析了两河流域大洪水神话体系的演化进程及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杜力助理研究员以《籁歌集》中《圭吉玛尔》与《埃奎坦》体现的宫廷爱情观念展开,分析中世纪宫廷爱情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境即《圭吉玛尔》更接近于罗曼斯对宫廷爱情的表达,《埃奎坦》则更接近于民间讽刺故事和教士写作的批判著作。

 

 

第八场发言人杨焄刘涛张若一杜力

会议第九场为研究生专场复旦大学中文系杨焄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德恒副教授主持兼评议来自不同高校的五位研究生进行了汇报展示

正式发言结束后众多学者在圆桌会谈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做出了热切讨论将学术研讨氛围推向高潮

会议闭幕式由会议召集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张煜研究员主持对线上线下与会分享的学者表示感谢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总结发言指出“故事的旅行”形象地展现故事流传的过程与跨越的概念打开了极大的研究空间学者们更是能够在会议中能够互相借鉴探索更多领域最后张煜研究员对与会学者再次表示感谢,大会圆满落幕。

 

图为陈引驰教授与张煜研究员从左至右

 

 

 

图为会议线上线下合影留念

撰稿史心悦

摄影王琪邹欣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