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华教授谈“审美现代性的成败——重释《道连·格雷的画像》的文学事件”

发布者:刘欣欣发布时间:2021-06-01浏览次数:403



 


2021526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文艺理论研究》主编朱国华来我院为广大师生发表了题为《审美现代性的成败——重释<道连·格雷的画像>的文学事件》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副院长张和龙教授主持。

 “文学事件”是指在文学史中产生了强烈反响,造成意义断裂的作家或作品。而“审美现代性”通常是指美学上的现代主义运动,对启蒙现代性具有反思、批判,甚至逆行的效果。该讲座将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作为文学事件,围绕它考察审美现代性的流派之一——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在英国的命运。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中产阶级崛起的时代,中产阶级的文化趣味逐渐成为主流,而贵族趣味正在衰落。王尔德出身于中产阶级的上层,具有中产纨绔子的特征,却主观上鄙弃中产趣味,混迹贵族文化圈,倡导贵族式的文化趣味。他的唯美主义理论提出艺术形式大于艺术功能,绝对的审美自律以及艺术高于生活,要被生活所模仿等主张,可视为以贵族趣味对中产阶级趣味提出的挑战。作为唯美主义代表作的《道连·格雷的画像》在风格上远离现实经验,玩弄语言游戏,不融于社会生活,使近代的个人主义退化成“原子化个人主义”。因此,虽然此书鲜有露骨的细节描写,却被指为“有伤风化”,成为维多利亚社会口诛笔伐的对象。在中产阶级主导社会中,王尔德试图实践唯美主义观念,将贵族趣味强加给中产阶级,锐化了二者的矛盾,这种努力必然导致失败,他本人也锒铛入狱。

朱老师认为,要讨论王尔德是否得到认可,不仅要考虑他本人的行为方式,还要考察不同的社会系统指派给他的社会意义。所以,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法国的文学观念占据西方,左拉等人领导的文学革命也获得胜利,文艺自主性在此时成为文学界的共识。王尔德因此获得令名,被赞许为唯美主义的“殉道者”。这场审美现代性运动最终得到了认可。

讲座结束之后,在场师生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流变、中西现代文学的比较等问题作出了提问和讨论。气氛热烈。(文/马骁远  图/刘欣欣)